宋代画家范宽-历代国画代表人物简介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
国画这词儿从汉代就有了,主要就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再装裱成卷轴画。咱中国的传统绘画嘛,就是用毛笔蘸水、墨、彩在纸或绢上画。工具无非就是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这些,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分具象和写意。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国画里的牛人——范宽。
范宽,这哥们儿是宋代画山水的顶尖高手,生年大概在950到1032年之间,本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现在铜川那边)人。这人性格挺随性,不爱拘束,就爱喝酒,还信道教。最拿手的就是画山水,跟关仝、李成并称“北宋三大家”。

一开始他学的是李成的画法,后来琢磨着“老跟别人学,不如直接跟老天爷学”,干脆躲到终南山、太华山里,对着真山真水琢磨怎么画,硬是把山的“骨架”给画出来了,自成一派。他画的画,山峰又厚又稳,气势特别足,看着就让人觉得雄奇险峻。用笔那叫一个有力,皴法多是雨点、豆瓣、钉头那种,山顶总爱画密密麻麻的树林,水边经常摆上大石头,房子也喜欢用浓墨染黑。画雪景也是一绝,特别有感觉。
现在能看到的他的画有《谿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这些,都是宝贝。
简介
他擅长画山水,师承荆浩、李成,但能自己琢磨出新意,搞出一家风格。他特别重视写生,天天在山里坐着,从早到晚看云烟怎么变化,风月怎么阴晴,就算刮风下雨、冻得不行也不停。当时的人都说他的画气魄大,境界开阔。构图继承了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传统,用笔雄劲又浑厚,笔力特别扎实。墨色嘛,爱用黑沉沉的浓墨,显得厚实又滋润。不过晚年墨用得太多,土和石都分不清了,虽然气势雄伟,但颜色深得像傍晚天黑似的。
他的皴法,大家管叫“雨点皴”,笔直下笔,像稻谷粒似的,也有人叫“芝麻皴”。画房子先用界画里的铁线描,再用墨染一遍,后人就叫他“铁层”。传世作品,《宣和画谱》里说他当时宫里有58幅画,米芾《画史》说见过30幅真迹,像《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重山复岭图》《雪山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这些。
影响和评价
范宽的画在宋代就火了,《宣和画谱》里记载当时宫廷收藏了他的58件作品。现在传下来的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这些。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还自己闯出一条路,所以当时的人把他和关仝、李成并列,说“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元代有个叫汤垕的,说“宋代山水比唐代强,就靠李成、董源、范宽仨”,还评价“董源画出了山的神气,李成画出了山的样貌,范宽画出了山的骨法,这仨照亮古今,是后世的祖宗”,对他的艺术评价特别高。
根据文献记载,宋代学范宽的画家有黄怀玉、纪真、商训、宁涛这些人,南宋的李唐就爱学范宽,后来马远、夏圭又学李唐,整个南宋的山水画几乎都跟范宽这一脉有关。后人把范宽、李成、董源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清朝的“金陵画派”,还有现代的黄宾虹这些大师,都受了他的画风影响。
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直接夸他“古今绝笔也”,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说他是“宋画第一”。不过也有人不完全认同,比如苏轼虽然特别推崇范宽,却觉得他画里“有点俗气”,跟古代文人画追求的淡雅风格不太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