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在古代是蛤蟆-为什么后来就变成女神了 (嫦娥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古人过中秋,有家的回家,没家和回不了家的就看月亮,而赏月自然就会联想到我国最早的女航天员嫦娥,其实,在古代不仅没把美女嫦娥当成航天英雄看,甚至还视她为弃夫的窃贼,东汉张衡在,灵宪,里记述,嫦娥是后羿的...
古人过中秋啊,有家的肯定往家赶,没家或者回不去的,就只能抬头看看月亮。看着月亮,难免就会想到咱们国家最早的女航天员——嫦娥。
不过呢,古代人可没把嫦娥当什么航天英雄,反倒觉得她是个抛下老公偷药跑路的贼。东汉张衡在《灵宪》里写过:嫦娥是后羿的媳妇,偷了王母的不死药吃了,就往月亮上跑。前面有个叫“有黄”的巫师用算命的方式算了下,说“吉”,结果到了月亮上,居然变成了癞蛤蟆!有人可能会说,古人说不定觉得癞蛤蟆挺美的?我寻思着,从进化论来看,虽然远古时候蛙类挺受崇拜,但古人总不至于把身上疙疙瘩瘩、脑袋小眼睛突肚子大的癞蛤蟆当美的标准吧?再说,古人敬老虎、敬蛇,那“敬”是怕它们、躲着它们,怕被咬被毒,属于无奈之举。所以,硬说古人审美不同,觉得癞蛤蟆好看,这理由站不住脚。
那为啥古代人要把个大美女变成癞蛤蟆呢?琢磨着,肯定是带点谴责的意思。民间有种说法,说下凡的后羿本来是天神,任务完成后因为点事儿得罪了玉帝,天庭不让回。后羿就退一步,跟王母要了不死药,想和嫦娥当长生不老的凡人夫妻。结果嫦娥不乐意,自己偷偷吃了药跑路了。张衡还补了一句:“……翩翩归妹,独将西行……后且大昌。”这个“归”字,说明嫦娥也是神仙,奔月其实是“回家”。他是从《归藏》里考据的:“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这不就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嘛。所以啊,就算是神仙,危难时候抛下老公自己飞,照样得被骂。六朝以前,嫦娥的形象就是“弃夫的窃贼”,把她当成癞蛤蟆,也不奇怪。
不过月亮上的嫦娥很快就待不住了,慢慢让凡间的文人墨客开始同情她。唐代李白第一个“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谁与邻”,杜甫跟着叹气:“斟酌嫦娥宴,天寒耐九秋”,李商隐也接上:“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朝文人开始给嫦娥翻案后,大家看她的眼神也慢慢变了。特别是宋代苏东坡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出,嫦娥彻底从癞蛤蟆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女神。
不过你要是翻翻嫦娥从“黑”到“白”、从癞蛤蟆到女神的过程,还挺有意思。感觉古往今来给嫦娥开脱、翻案的人,都挺懂“有罪推定”的:嫦娥不会无缘无故偷药跑路吧?那肯定是夫妻感情出问题了呗。于是,原罪就扣到了后羿头上。《淮南子》《酉阳杂俎》还有明代小说《有夏志传》这些书,还有好多民间故事,都把养小三、爱打架、不顾家这些脏水泼到后羿身上,现在的影视剧基本都这么拍。这么一来,谁还去谴责嫦娥啊?
说到底,嫦娥从癞蛤蟆变成女神,跟她自己关系不大,全是后人态度变的。不过这也说明,“同情弱者”和“想上月球”,咱们中国人老早就有这念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