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可是晚年却被贬客死他乡-救国家于危难中-他是北宋著名宰相 (可是晚年却被抛弃了)

他是个英才少年,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十五岁就能精习,春秋,他十九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深受宋太宗赏识,宋太宗亲篆其,旌忠,他又辅佐宋真宗,最后却蒙冤糟贬,客死雷州,他就是北宋著名宰相寇准,寇准考中...

admin

他这人生啊,开头就挺亮眼的——十五岁就能把《春秋》学得透透的,天资聪慧加上勤奋好学,在当年那可是实打实的英才少年。

十九岁就考中了进士,算是正式踏入了官场。

后来宋太宗特别赏识他,还亲自给他写了“旌忠”俩字,这面子可不小。

再后来他又辅佐宋真宗,可谁能想到,最后居然蒙冤被贬,一个人客死在了雷州。

他就是北宋那个挺有名的宰相,寇准。

可是晚年却被贬客死他乡-救国家于危难中-他是北宋著名宰相 (可是晚年却被抛弃了)(图1)

寇准刚中进士那会儿,被授了个大理评事,派到归州巴东当知县,任满了又调到成安知县。之后一路升上去,什么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到了宰相的位置。而他能走到这一步,跟他这人特别正直、不阿谀奉承有很大关系。

可是晚年却被贬客死他乡-救国家于危难中-他是北宋著名宰相 (可是晚年却被抛弃了)(图1)

989年,寇准在大殿上直接给宋太宗提意见,那叫一个直言不讳。忠言逆耳嘛,宋太宗当时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扭头就想走。可寇准呢,做了件谁都没胆子做的事——扯住宋太宗的衣角,让他先坐下,把话说完。后来宋太宗还评价说,我得到寇准,就跟唐太宗得到魏徵似的,这话分量不轻。

要说宋太宗对寇准的信任,可不是盖的。当时宋太宗在位时间不短了,太子却一直没立,满朝文武谁都不敢提这茬儿,最后就单独把寇准叫进宫,商量立储的事儿。听说当时有人给宋太宗献了个宝贝,叫“一通天犀”,宋太宗让人把它做成了两条犀带,自己留了一条,另一条直接给了寇准。这么一看,寇准当时在宋太宗心里,分量多重啊。

可是晚年却被贬客死他乡-救国家于危难中-他是北宋著名宰相 (可是晚年却被抛弃了)(图1)

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就是宋真宗,这时候寇准已经是尚书工部侍郎了。北宋刚换君主,北边的辽国就一个劲儿地来打仗,有时候打赢,有时候打输。999年,宋军被打得挺惨;过了四年,辽国又来,结果又败了。这两下子把朝廷都震懵了。没多久,寇准就被拜为宰相,他还跟宋真宗说,只有皇上亲自去前线,才能打赢。结果宋真宗最后没听他的,选择了跟辽国议和,也就是后来有名的“澶渊之盟”。不过话说回来,寇准在这事儿上功劳确实是最大的,朝野上下都看在眼里。

可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寇准这么能干,自然招了些人的眼红。尤其是那些主张妥协的官僚,领头的是王钦若,背地里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坏话,说寇准搞的澶渊之盟,其实就是一次“孤注一掷”。宋真宗听了心里肯定不痛快,对寇准的态度也慢慢变了。

还没完呢,王钦若他们接着找茬。1006年,寇准的宰相当不成了,被贬到陕州当知州,这还只是开始。到了1019年,有个叫丁谓的,以参知政事的身份请寇准回朝当宰相,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就是想借着寇准的威望,给自己铺路。可惜寇准这人太耿直,别人劝他别去,他偏不听,真就回朝了。这下正中丁谓下怀,他下一步动作更大。最后寇准的耿直反倒害了自己,被丁谓诬陷参与了什么密谋,虽然没被判死罪,宰相又当不成了,被赶出了京城。丁谓自己倒当上了宰相。

寇准就这么一贬再贬,最后到了雷州,病倒在竹榻上,再也没起来。


上一篇: 皇帝却同意议和还向敌方年年进贡-已胜券在握-北宋最无解的一战 (皇上说同意怎么说) 下一篇:原名小说叫什么-大宋宫词-什么时候开机 (原名小说叫什么名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