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户人家挑女婿是什么样的-女婿靠抓-手慢 (宋朝大户人家院落布局)
还不知道,宋朝挑女婿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是因为在宋代,,满族朱子贵满是学者,阅读已成为进入上流社会的主要方式,女婿靠抓,手慢,结果,我们看到科举考试的负责人,金...
宋朝人挑女婿,那叫一个热闹,尤其是科举放榜那天,富贵人家跟赶集似的,就等着抓新科进士当女婿。毕竟在宋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读书考科举是普通人往上爬最靠谱的路子。
女婿靠抓,手慢!
结果呢?金榜题名的书生,直接成了婚姻市场的抢手货。王安石写过诗:“忆得去年今日,杏花下见科名,红裙争看绿衣郎。”苏轼也调侃:“不辞晓踏关山月,生怕愁登道路尘。及第新春选胜游,不教容易少年心。”意思就是,新科进士一放榜,富贵人家抢着把女儿嫁过去,生怕慢一步就没了。

所以宋朝人管这事儿叫“榜下捉婿”——有钱有势的,就等放榜那天,在榜单前守着,不管对方生辰八字、家庭背景,先抓了再说。就算是大官想招女婿,新科进士也不一定答应。
比如蔡京想招傅察当女婿,被拒了;胡寅、张邦昌想招女婿,照样碰壁;洪皓想招朱梦说当女婿,也没成。最绝的是《宋史》里记载的冯翊,考中后被亲戚张耀佐看上,派人把他拖到家里,非要他答应婚事,还给他系上金腰带。结果冯翊呢?直接笑着不理,转头就跑了。

后来干脆有人把“榜下捉婿”写进了书里:“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不过对有些清高的人来说,这种“抓女婿”太势力了,他们搞了个高级玩法,叫“择婿”。比如王曾刚参加殿试,李沆就一眼相中,说“这孩子这次不中,以后也肯定是宰相”,还高兴得直拍手:“我找到女婿啦!”果然,王曾后来真成了宰相。
还有个穷小子杜艳,被富家看中当女婿,结果没多久就考中了进士,最后也当上了宰相。这种“择婿”比“捉婿”高级多了,但特别考验老丈人的眼光。要是选对了,那是佳话;选错了,女儿可就搭进去了。
还有一种叫“榜前约定”,就是考前先定好婚约,等考中了就结婚。比如有个王生,家里有钱,先给了黄生一百千钱,说“你要是考中了,就把女儿嫁给你”。第二年黄生真考中了,就成了王家的女婿。
但这种玩法有两个大问题。第一,等不起啊。考中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考一次又一次。比如孙瑜和表妹定了婚约,说好考中就结婚,结果孙瑜老考不上,表妹越来越老,她爸只好把她嫁了。孙瑜相思成疾,吐血死了,悲剧。
第二,男人发达了容易变心。有个叫王奎的书生,和桂英在海神庙发誓“不娶不嫁,否则遭雷劈”,结果王奎考中后,直接听他爹的话,和别人结婚了。桂英一气之下,也跟着去了。
这么看,“榜下捉婿”和“榜前约定”风险都太大,大多数人还是选“榜下捉婿”。
那具体怎么选呢?总结就八个字:多方打听,精挑细选。
有眼光的,早就把看好的书生名单列好了,就等放榜那天对号入座。大多数人呢,还是得打听。一种方法是问熟人,比如严松想选女婿,问朋友王庆,王庆说“有个叫傅伯的,以后肯定是宰相”,严松就选了他,后来傅伯真当宰相了。

另一种方法是问名人,比如严松这次问范仲淹,范仲淹说“富弼和张方平都行,将来能当官”,还夸富弼“仪表堂堂”,严松就选了富弼。
反正啊,在宋朝,能考上进士,那真是鲤鱼跃龙门,连蔡京这种大人物都得抢着招女婿。没办法,宋朝的进士,实在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