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蜀汉的封爵制度是怎样的-怎样才能被封王 (蜀汉的封爵制度的特点)

封爵制度是皇权时代一项重要的典章制度,而三国时期则是封爵制从秦汉的二十等军功爵制向魏晋南北朝的五等爵制转化的重要时期,因此,学界对这一时期的爵制问题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不过,研究成果虽然丰硕,但也有令...

admin

封爵制度在皇权时代可是个大事情,三国时期又是它从秦汉的二十等军功爵制转向魏晋南北朝五等爵制的关键节点,所以学界对这个时期的爵制研究得挺多。不过呢,虽然研究成果不少,但有个挺遗憾的地方:大家老盯着曹魏和孙吴,蜀汉那边反而没怎么被关注。据我所看到的,相关的研究成果就那么几种,比如杨光辉的《汉唐封爵制度》和沈刚的《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这大概一方面是因为蜀汉爵制的材料太少,不好展开研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研究者觉得蜀汉爵制问题简单,提一句就完了,没啥发挥的空间。

我觉得吧,蜀汉爵制作为中国古代封爵制度的一部分,也是蜀汉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确实得好好梳理梳理,多深入探讨探讨。本文主要聊聊蜀汉的王爵和侯爵授予情况,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懂行的朋友指正。

蜀汉的封爵制度是怎样的-怎样才能被封王 (蜀汉的封爵制度的特点)(图1)

蜀汉一直打着“汉”的旗号,制度上继承东汉的不少,爵制也差不多。蜀汉的爵制大概分两等,头一等是郡王,第二等就是县侯、乡侯、亭侯这些关内侯。这个二等爵制的框架,直接继承了东汉,也是蜀汉爵制的主体。杨光辉先生在书里说“三国时,吴、蜀爵制承袭汉制,无所改创”,这话有点太绝对了,但要是单说爵制的框架,倒也不是没道理。蜀汉建国靠“汉”的名义,制度上确实对两汉继承很多。虽然因为天下三分、偏安一隅,封爵特点跟汉制有点不一样,但总体框架上,好像差别也不大。

我统计了一下,不算诸王,蜀汉刚开始封侯的有四十多人,除了武邑侯刘辑、爵名不详的张裔和那些关内侯,剩下的县侯、乡侯、亭侯加起来41个。蜀汉封王少,估计跟刘备和刘禅的兄弟儿子不多有关系。就刘备来说,史书里没提过他兄弟,只说他“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刘备小时候就没了爹,跟着妈妈卖草鞋席子过活,这种“少孤”没兄弟的情况,客观上让蜀汉没像魏、吴那样封一堆宗室王侯。刘备有三个儿子,老大刘禅继位当皇帝,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在章武元年分别被封为鲁王、梁王。刘禅有六个儿子,除了太子刘睿,其他几个分别是安定王刘瑶、西河王刘琮、新平王刘瓒、北地王刘谌、新兴王刘恂、上党王刘虔。其他史书里记载的宗室王,还有刘理的儿子们。《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写,“延熙七年(刘理)卒,谥曰悼王。子哀王胤嗣,十九年卒。子殇王承嗣,二十年卒。景耀四年诏曰:‘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倾颓,朕用伤悼。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辑,理子也。”刘理死得早,他儿子们也命都不好,最后没办法,只能让刘理的庶子刘辑来继承王位,他是蜀汉唯一见记载的王子侯。

蜀汉的封爵制度是怎样的-怎样才能被封王 (蜀汉的封爵制度的特点)(图1)

说回封王的时间,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当上皇帝,开始封儿子们为王,“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同月,“使司徒靖立理为梁王。”按理说,当了皇帝立太子、封王是正常操作,但封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估计另有打算。鲁、梁这两个地方,当时都在曹魏手里,所以这俩王其实是遥封的。这么封,一方面能显出蜀汉说自己才是正统,另一方面可能也反映了刘备想北伐统一全国的心思。

建兴八年(230年),这两个王改封了,鲁王刘永变成甘陵王,梁王刘理变成安平王。《三国志》里说,这是因为“孙权称帝,与蜀盟约,共交分天下”,而他们之前封的“鲁、梁在吴分界故也”。要说刘备刚建国那会儿,还有统一天下的心思,从后来改封这两个王就能看出,蜀汉的战略变了。立足现实,联吴抗曹,一起分天下成了新选择。这种情况下,哪怕是遥封的鲁、梁二王封地,也得听实际需要改一改。


上一篇: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保障军事建设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标志是什么) 下一篇:每个朝代都有什么特点-中国封爵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玉玺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