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 (杨文广死后搬家了吗)

七子去,六子归,杨老令公死在双狼山,杨家将威名传千古,潘仁美奸臣难翻身,事实上,按,宋史,记载,潘美、杨业等人与辽兵作战,辽国实力强壮,士气旺盛,杨业主张不可轻出,不如计取,监军王侁却认为他是怕了辽军...

admin

七子去,六子归,杨老令公死在双狼山。杨家将威名传千古,潘仁美奸臣难翻身。

其实按《宋史》写的,潘美、杨业他们跟辽兵打仗时,辽国兵强马壮,杨业觉得不能硬拼,得智取。可监军王侁觉得他是怕了,甚至怀疑他有二心。潘美也这么想。杨业没办法,只能带兵出击,临走前哭着对潘美说:“这次肯定凶多吉少。”他是降将,皇上不杀他,还给兵权,本该以死报国。我死了不打紧,大宋可不能败啊。”然后指陈家谷口说“你们在这儿步兵强弩左右翼接应……”

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 (杨文广死后搬家了吗)(图1)

结果潘美他们没在陈家谷口设伏,杨业最后被俘,绝食死了。

这么看,杨业其实是在陈家谷口被抓的。陈家谷口在山西宁武县,双狼山在山东,差着几百公里呢。

那为啥杨老令公传里说死在双狼山呢?因为小说戏文里作者得让他死在那儿。杨和羊同音,羊入狼口,哪还有活路?这都是命吧。

类似的情况还有汉末的庞统,演义里说他死在落凤坡,其实《三国志》写的是“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也就是死在城下。

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 (杨文广死后搬家了吗)(图1)

隋末的李密,传里说死在断密涧,其实也是后人编的,他真实是死在某个山谷里。

从这几个例子就能看出来,哪有什么偶然,全是套路。

不过今天要说的这个,倒是真·偶然。

主人公叫窦声望,明末李定国手下抗清的将领,立功封了泰安伯。这人爱喝酒,每次打仗都要喝尽兴,不戴盔甲光着膀子上阵,军里都传成传奇了。

永历十三年(1659年),李定国被吴三桂打了几次败仗,皇帝朱由榔他们往西撤,到了云南怒江边,李定国在磨盘山设埋伏,想给吴三桂来一下狠的。

埋伏分三道,第一道就是窦声望带的。

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 (杨文广死后搬家了吗)(图1)

顾诚先生《南明史》里写,窦声望接到命令后跟人说:“我姓窦,这山叫磨盘,豆入磨盘,哪有不碎的?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

果不其然,窦声望真死在磨盘山上了。

这事《清史稿》和当时参战的人写的书里都有记载,磨盘山本来就叫这名儿。豆入磨盘,这巧合,也太悲凉了。

杨文广这事儿,《演义》里说他是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儿子,正史《宋史》写的是杨延昭(杨六郎)的三儿子。他早年跟着打张海起义,立功混了个殿直——就是挂名不管事的官。后来碰上范仲淹在陕西,范老头跟他聊几句,发现这小子有才,就带在身边。后来跟狄青去广西打仗,但那时候他还是个小透明。

到了平治二年(1065年),宋英宗看他名将之后又有功劳,提拔他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后来又升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这时候他开始跟西夏干仗,韩琦派他去筚篥筑城,控制要道。杨文广先假装要去喷珠筑城,转头带兵直奔筚篥,黄昏到连夜修城,第二天西夏骑兵杀到,发现宋军早有准备,只能撤了,他还趁机追杀了一波。英宗嘉奖,升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

后来辽宋在代州边界扯皮,杨文广给朝廷献了阵图和攻幽燕的计策,还没等回信呢,他就死在任上了,朝廷追赠同州观察使。

作为杨家第三代,杨文广的功绩比不上他爷爷爸爸,那时候北宋跟辽国已经议和,对西夏也是时战时和,打的多是防守战。但他继承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传统,没忘收复幽燕的理想,还在为这个目标拼。可这时候宋朝积重难返,重文轻武,没人敢提打仗,他的理想根本实现不了。

正史里的杨家将,主要就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他们保家卫国的故事,后人传得特广。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北宋时就全国闻名了。欧阳修都写文章说:“父子都是名将,智勇无敌,现在全国老百姓,连小孩都能说出他们的故事。”

北宋老打不过外敌,老百姓就盼着圣君贤相、忠臣良将,想恢复汉唐雄风。宋朝最后亡在外敌手里,遗民们更怀念那些保国的将领,杨家将故事能传开,这也是个重要原因。故事传着传着,民间就加了好多神奇的人和事。南宋遗民写的《烬余录》,把杨嗣的功劳安到杨延昭身上;元朝杂剧里杨家将的戏特别多,像《孟良盗骨》;明朝又出了《杨家将演义》,戏更多。因为明朝也老被外敌欺负,朝廷又弱,杨家将的故事传得更广了。官方想借这个宣扬忠孝,老百姓爱听传奇故事,其实反映的是心里的愿望。

历史上没有杨宗保和穆桂英,但佘太君真有。她本姓折掘(沙陀族),后来折读成佘,就成了佘氏。佘家和杨家都是山西豪强,一起打契丹,后来都归顺了后汉。佘太君的弟弟是府州刺史,公元949年她嫁给了杨继业。

我觉得杨家将故事里出现杨宗保,除了这些原因,也是因为杨延昭和杨文广父子隔了五十年,中间差了一代人。杨延昭1014年死的,杨文广1065年才升官,按宋朝平均寿命,正好少一代。说书人一看,这不就有发挥空间了嘛。

虽然《演义》和正史不一样,但大家更愿意相信演义里的杨家将忠义报国,因为故事传递的是爱国正能量。

提到杨家将,大家都会想到他们保北宋立下战功。可1127年北宋灭亡时,为啥没杨家将的身影了呢?

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 (杨文广死后搬家了吗)(图1)

其实演义里杨家将七子八将,正史里就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没别人。杨业原是北汉将军,归北宋后打辽国,雁门关大破辽军,后来被王侁逼着出征,陈家谷口被俘,绝食死。杨延昭子承父业,守河北,被称为“铁遂城”,宋真宗都夸他有父风。杨文广是杨延昭三儿子,早年小官,后来被范仲淹赏识,但宋朝这时候跟西夏议和了,他没多少机会打仗。官职也比不上祖辈,后来杨家后人搬出了天波杨府。

杨文广1074年死的,几十年后1127年靖康之变,他早就不在了,后人也没能耐改变局面。

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 (杨文广死后搬家了吗)(图1)

(杨业)

演义里杨业叫杨继业,他本名重贵,太原人,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原是北汉名将,后来归北宋,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当时北宋最大敌人是辽国,杨业的功绩都是打辽国来的。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杨业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北伐,监军王侁逼他出征,结果狼牙村中伏,孤立无援,陈家谷口被擒,悲愤绝食而死。

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 (杨文广死后搬家了吗)(图1)

(杨延昭)

杨延昭从小跟着杨业打仗,雍熙三年北伐时,他是前锋,二十九岁打朔州城,胳膊中箭越打越勇,最后攻下朔州。杨业死后,他扛起了河北抗辽的大旗,守的遂城被称为“铁遂城”,宋真宗夸他“治兵护塞有父风”,死后陪葬永安县。

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 (杨文广死后搬家了吗)(图1)

(杨文广)

杨文广是杨延昭三儿子。庆历三年(1043年)跟着打张海起义,立功升殿直(小挂名官)。四年范仲淹任陕西宣抚使,跟杨文广聊完发现他有才,带在身边。但1044年宋夏已经议和,他没机会打仗。

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 (杨文广死后搬家了吗)(图1)

(天波杨府)

杨家第三代掌门人杨文广,官职比不上祖辈,后人也不行。材料记载,因为官职低,后来杨家搬出了天波杨府。杨文广1074年死的,1127年北宋灭亡时,他早没影儿了,后人也没能耐改变战局。


上一篇: 历史上的杨家将杨文广是什么样的人-杨文广是怎么死的 (杨家的历史最大的人物) 下一篇:北宋灭亡时-真相竟然是-杨家将为什么不再出来救国 (北宋灭亡时间1127年几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