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最大阵战-丁家洲之战 (南宋与蒙古帝国版图对比)
1273年,坚守多年的襄阳被攻克,南宋军队抵抗蒙古入侵的防御中枢被切断,随着蒙元军队的高歌猛进,长江中游的大量宋朝地方军被打的节节败退,迫于恶劣的形式,一直希望回避与蒙古正面交战的南宋权相贾似道,不得...
1273年,守了快十年的襄阳终于破了,南宋抗蒙的命根子被端了。蒙元大军一路往南冲,长江中游的宋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形势实在撑不住了,一直躲着蒙古人的权相贾似道,没办法只好亲自上阵。结果呢?一场水陆并进的硬仗,带着南宋最大的家底,被北方铁骑给打懵了。
南宋跟蒙古开打那会儿,临安的小朝廷心里门儿清。蒙古人在长江以北那套横冲直撞的打法,宋军太清楚了,陆上硬碰硬根本没戏。只能学当年打金国那套,靠水军守长江天险,用城防护着几个关键据点。
不过蒙元那帮人脑子跟咱们不太一样,宋朝一开始还真有点懵。他们之前打金国,走西南迂回绕后,把金军主力干掉,就觉得这招贼管用。所以打南宋一开始,就死磕四川,想占长江上游。这招其实历史上挺常见的,估计是跟着蒙古混的汉人军师出的主意。
但问题是,那时候蒙古刚整合完军事资源,大汗一死,贵族们开会,前线指挥官就得跑回草原争位子。所以蒙古人刚摸进四川,又得灰溜溜撤回去。宋朝趁机在四川加码防御,等蒙古人再来,打得比以前凶多了。这么拉扯十多年,加上蒙古自己内斗,南宋硬是撑了这么久。
现在好多南宋粉儿,老吹南宋扛蒙古时间最长,却没琢磨分兵四川对整个防线的拖累。南宋唯一的指望就是长江防线,军队全撒在江岸上,还得护着首都临安,兵力本来就紧张,这么一折腾,财政和人力立马绷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蒙古人那套草原思维,又从背后给了南宋一刀。后来的忽必烈亲自带兵,绕道吐蕃,打下了大理。大理一完蛋,吐蕃和南蛮的军队全跟着蒙古混了,南宋的后路直接被抄。要不是忽必烈后来死磕襄樊,南宋可能早就凉了。
1273年,襄阳城在波斯人打造的回回砲下破了,南宋也知道自己快到头了。第二年打了几场小仗,蒙元的水师也练出来了,长江中游全被他们占了。南宋剩下的部队被长江切成两截,首尾顾不上,彻底被困死在江里了。
1275年,蒙元军队休整完,继续顺着长江往东打。安庆这地方本来就险要,结果屡战屡败的大将范文虎直接投降了。长江南边的江西沿线,宋军也是望风而逃。临安的太后谢道清没办法,只好逼着权臣贾似道出马打仗。
贾似道在南宋朝廷里一直以周公自居,掌权好些年了。跟蒙古刚开打那会儿,他那套欺上瞒下的本事就玩得很溜。一开始他提出把长江以北全割了,再像以前那样给岁币。蒙古人答应了,结果他回头就跟国内吹打了大胜仗,死活不认账。这人斗蟋蟀、玩政治是把好手,最后却把自己作上了战场。
蒙元那边,派了个叫伯颜的大将当灭宋主帅。这哥们儿以前跟着旭烈兀打过中亚,信基督教,见过的军队多了去了。他交过手的有臭名昭著的阿萨辛刺客,有死在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哈里发,还有阿尤布王朝在叙利亚的兵。盟友里有中亚的重骑兵,还有亚美尼亚和安条克公国的十字军骑士。
伯颜这次带了号称十万的大军,但刨去杂役、民夫、水手,真打战的也就五万不到。除了少量蒙古骑兵,还有些高加索的阿速骑兵。其他骑兵是蒙古征服过程中收的突厥、契丹、党项、女真,还有北方汉军。这些北方汉人也是蒙元步兵和水军的主力。装备上跟宋军差不多,但这些人都是北方打了好几年仗的狠角色,不是没见过血的新兵。西亚的工匠则负责维护回回砲,这玩意儿太致命了。
贾似道呢,基本没打过仗,带着号称十三万大军,守在下游的丁家洲。一边还在跟伯颜求和,一边放了几个蒙古战俘回去。最后求和被拒,这位斗蟋蟀高手才开始摆阵。
宋军的主力是两千五百艘大小战船,有能跑远洋的黄鹄船,也有长江水战的楼船、艨艟小船。知道蒙元水军起来了,宋人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功夫。临时凑起来的水师,怕散了,就把大中型船用铁链拴一起,小船在大船旁边打转。这么一来,宋军船多,平台也稳,打起来应该不虚。
另外,七万步兵被拉到长江两岸。贾似道怕水师往前冲被抄后路,搞了水陆互相掩护的战术。这也是他能调动的最后一点家底了。
为了配合水师,宋军步兵摆出了他们最爱的三叠阵——少部分重步兵前面放拒马,后面全是弓弩手。这阵式打辽金用了几百年,能顶住硬攻。但要是摆不出来,可能万人队被十几个骑兵追着砍都有可能。
伯颜一看宋军摆出大阵还主动进攻,一开始也有点犯嘀咕。知道宋军不如自己手下能打,但长江两岸地形复杂,他心里没底。再说西方那边,连环船一般都是用来进攻的,宋军搞这么个防御阵还主动出击,确实挺奇怪的。
这时候,蒙元多族将领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水军带头的有不少像吕文焕这样的南宋降将,熟悉长江水情,也知道宋军底细。蒙古和色目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油子,有股子宋军将领没有的狠劲儿。北方汉军的万户们也听话。伯颜就在这帮人参谋下,定了打贾似道的计划。
4月16号晚上,蒙元先动手了。十艘特意做的木筏从上游漂下来,直奔宋军拴着的船队。木筏上堆满了柴火,点着后把江面照得跟白天似的。
蒙元这招在宋军眼皮底下干的,宋军显然防着火攻呢。很快用小船把火筏子清了,但一晚上都绷着弦。坐镇后方的贾似道,却没调整部署,还想着用进攻姿态吓唬对手。结果宋军本来就不善战,还被分散在两岸,接下来的几天,整支舰队都得提防再来一波火攻。
折腾了五天,宋军神经绷得太紧,有点顶不住了。兵力本就劣势的蒙元,21号又主动发起攻击。这招贾似道没想到,前线将领也懵了。当元军水师和两岸步骑兵一起冲过来,累够呛的宋军一看这阵仗,直接傻眼。
战役一开始,蒙元早就埋好的投石机就开火了。这玩意儿来自西方,射程比宋军手拉的抛石机远多了。宋军战船上也有投石机,但都是最小号的,跟人差不多大。面对元军炮石弹,根本还不了手。大船被铁链拴着,没命令不准松。结果大船中弹进水,旁边的船也跟着动不了,船上的水师被动挨打,士气一下子垮了。
第二轮石弹又砸向两岸宋军阵地。他们摆的三叠阵是静态的,没法挪地方。回回砲射速慢,但看着吓人,守军心理压力巨大。元军骑兵很快在阵外围跟宋军骑兵干上了。宋军骑兵本来就菜,被蒙古人从亚洲各地搜罗来的骑兵一顿猛冲,很快就垮了。里层的宋军步兵想用弓弩还击,结果赶上来的元军(也有宋人降军)也用弓弩射他们,守军只能站着挨打。
伯颜的部将阿术,带着几千艘大小船,冲向长江中央的宋军船队。宋军这几天几夜心里压力太大,人快虚脱了,又被回回砲吓得够呛。面对冲来的元军水师,根本组织不起有效抵抗。元军很快靠近,登上了宋军用铁链连着的“稳定平台”,海战直接变陆战。被分开的宋军水军,被元军小船重点照顾,跟陆军一样被逐个干掉。
面对元军这种水银泻地的攻势,一线将领们知道完了,第一个开始跑。督战陆军的孙虎臣,一看元军冲进三叠阵,转头就溜。他一跑,阵里的宋军彻底崩了。这些宋军大多拿的是远程武器,离开阵地就成了骑兵的活靶子。不少人从小路逃命,才捡回条命。
接着,管不住船队的夏贵也坐着小船跑了。他一走,更多宋军砍断铁链想跑。场面太乱,船挤在一起,被后来的元军水师包了圆。杀红眼的阿术甚至亲自掌舵,撞宋军的小船,还挥着旗让汉军小船继续追杀。
后方的贾似道,早就给自己留了后路。一边鸣金收兵,自己坐着小船顺流跑了,直奔还有重兵的扬州。他身后十三万宋军,被元军屠了个干净。伯颜的骑兵追了一百五十多里,宋军想重新组织都没戏了。南宋和蒙元的最大决战,就这么一边倒地结束了。
丁家洲这一仗打完,南宋的抵抗力量基本就没了。后来虽然还有张世杰、文天祥这些人组织抵抗,但小朝廷最后那点精锐,早就在长江两岸打光了。
贾似道躲到扬州,第二天开始收拢残兵,但宋军对他彻底失望了,头也不回地继续跑。这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已经控制不住局面,南宋的结局,早就是他一手造成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