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是被逼做了伪楚皇帝-为何还被赵构杀了 (张邦昌是好人还是坏人)
张邦昌虽然是主和派,但内心并不想叛宋,然而,从靖康二年三月一日开始,金国多次要求他称帝,留守开封的主和派如北宋吏部尚书、开封府伊王时雍等,也协助金国人劝张邦昌登基为帝,但张邦昌以绝食拒绝,并痛骂王时雍...
张邦昌这人吧,虽然是主和派的,但骨子里其实并不想背叛宋朝。可从靖康二年三月一开始,金国人隔三差五就找他,非让他称帝不可。留守开封的主和派,比如北宋吏部尚书王时雍这些人,也帮着金国人劝他,张邦昌直接绝食抗议,还把王时雍骂得够呛:“你们这些怕死的,非要把我往火坑里推?就算暂时让我当了皇帝,以后能有好下场吗?”
没办法,金人拿屠城威胁他,张邦昌才哭着接过了这个“伪楚”的皇位。但他当了皇帝也怪得很,上朝不称“朕”,自称“予”;发的公文不叫“圣旨”,叫“手书”。后来金军北返,他这个“皇帝”穿着丧服,带着满朝文武,对着被掳走的宋徽宗、宋钦宗的方向磕头,哭得跟泪人似的,完全是臣子的礼节。等赵构跑回开封,他立马把皇位还了回去。这么看,张邦昌可比后来的“伪齐”刘豫强多了。
说到底,北宋都城破了,张邦昌被逼着建了个伪政权,这事儿他怎么洗都洗不白。就算他心里再不情愿,赵构怎么可能留一个抢过自己皇位的人?或许能忍他一时,但迟早要算账,张邦昌总得为这事儿付出代价。
当年金人打进来的时候,开封城里乱成一锅粥,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张邦昌当着北宋的宰相,心里更是七上八下——金人真杀进来,他这个宰相肯定跑不了。

可现实有时候挺讽刺的,张邦昌本来就是主和派,一门心思想跟金人议和,甚至愿意出卖国家利益,在他看来,只要能暂时挡住金人的兵锋,什么都行。
就像抗战时期,日本人占了半个中国,也得靠中国人帮着管理,弄了个伪满政权。金人跟他们想的一样,也想靠宋人管宋人,在他们眼里,张邦昌这种没底线又身居高位的人,就是最佳人选。
张邦昌心里其实压根不想当这个“楚国皇帝”,可金人拿刀架着他脖子,还拿开封百姓的命威胁,他只能哭着坐上龙椅。
当了皇帝之后,他每天都提心吊胆,觉得自己对不起大宋,对不起天下百姓,就盼着赶紧把这烫手山芋扔出去。还好,赵构没多久就回来了。
赵构一回开封,张邦昌赶紧把传国玉玺交了上去,动作比谁都快。赵构一想,这人也是被逼的,心里倒也没真怪他。
可满朝文武不这么想,总拿他“背叛过宋朝”这事说事儿,在赵构耳边吹风。赵构没办法,只能把他的官职降了些。
张邦昌倒也知足,本来按他的罪,早就该死了,能留条命,已经算运气好了。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张邦昌又被赵构抓进了天牢。
表面上看,是金人走的时候,挑了几个北宋皇帝的妃子送给他,他跟这些妃子有染,所以才惹上杀身之祸。
但实际上,大家都懂。南宋朝廷里说话的,大多是主战派,张邦昌不光是主和派,还被看作“汉奸”,大家骂他骂得凶,赵构也没办法护着他。
而且赵构嘴上说原谅他,心里其实一直有疙瘩——这人当年抢过自己的皇位,留着他在身边,怎么想怎么膈应。
跟妃子有染这事儿,顶多算个由头。要是赵构真不怪他,这种事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可当时怪他的人实在太多了,从文武百官到赵构这个皇帝,张邦昌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被杀,不过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