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坟头蘑菇,全家上吐下泻,老王想起当年下稀药的亏心事
夏天农闲的季节,农村的大姑娘们最喜欢的活动除了结伴去河里洗衣服洗澡,就是一起......
夏天闲下来的时候,农村姑娘们最爱干的两件事,除了到河边洗衣服、游泳,就是上山采蘑菇了。
雨过天晴,家家户户就开始派人上山。早上能看到一帮姑娘,头裹头巾,挎着编筐,三五成群地往山上走。要是手快运气好,一天也能采个三四十斤。
采完摘下来的蘑菇要么拿到集市上卖,要么换些别的东西。品质差的留着自己炒着吃,好点的晒干了,冬天再做菜。这活儿一般都是女人干,东北农村讲究男子汉气概,一个大老爷们儿上山采蘑菇会被人笑话的。
当然,人有例外。李家屯有个二虎,就是老王家的小儿子。这孩子小时候就不太聪明,反应也慢半拍。其他的小子都不和他一起玩,家里也怕他被人欺负,他就跟着一帮小姑娘混在一起。男孩子都在爬树掏鸟窝的时候,他和姑娘们玩过家家,洗澡也不大跟着,什么事都跟着一块掺和。王家也没姑娘,他愿意去采蘑菇,也算多一道菜,就没人拦着。
可第一次上山可闹了个大笑话。这孩子上山前没人教他分辨蘑菇和狗尿苔。他就在后面跟着人家,你想想前面都捡完了,还能剩下什么?他就捡那些别人没捡的东西。
等大家采完下山,他也拎着个篮子兴高采烈地回家了。王大妈远远地看着他提着篮子,心想这儿子终于有点用场了。可到家往地上倒,一股狗尿苔的味道,一个正经能吃的蘑菇都没有!气得王老头抽了他一顿。王大妈心疼地护着他,只能说自己儿子脑袋不灵光。
第二次,他让姐姐教他。姐姐给他指认了几种常见的蘑菇,他照着样子捡。姐姐认真的,就教他榛蘑和粘团子(东北一种蘑菇,刚摘下来外层一层黏黏的薄膜)。他就捏着这俩蘑菇,眼睛不离手,仔细对照着看。
这样一来的话,速度可就慢了,很快就落在了后面。但他不怕,仔细地到处搜寻那些别人没看见的小蘑菇或者不稀罕捡的。干了很久,才垫了筐底,而且都是小的烂的。想着好好歇会儿。
这一歇气就迷糊了,接着看到一个小老头冲他挥手,指着西边说有蘑菇。醒了之后,他还真信了,直着往西走。山路平时是常走才有的,往西走全是草丛和灌木丛。这小子蛮劲十足,披荆斩棘地往西趟。穿过一片灌木丛,嘿,碰上了,一片背阴的沟里,是张家苞米地的对面,一簇簇的蘑菇水灵灵的。乐得他呀,上去就往筐里捡。这一片竟然让他捡了半筐。捡完后,高高兴兴地回家。
王大娘本来就没抱太大希望,早就把下晌的饭做好了,炖豆角。等他回来一看,大半筐蘑菇,仔细挑了一下,没有有毒的。就捡了姐姐教他的那两样。王大娘高兴,特地从棚子里拿出了些肉干,现炖了一锅蘑菇肉。一家人晚上吃得高高兴兴。
结果半夜,一家人拉肚子、闹肚子折腾了一夜。想着是蘑菇有问题。王老头气得要抽儿子,王大娘赶紧护着他,说:“捡来的蘑菇都仔细看了,都是没毒的,粘团子和榛蘑。说不定是别的东西吃坏了。”
早上一清早就让赤脚张过来了。赤脚张看了看,说不是中毒。可一家人折腾了两天还不见好,就让刘奶奶过来。
老太太踮着脚点香,拜完之后,问王小子在哪里捡蘑菇的。王小子躺在床上没力气,说:“就在西山上,背风的沟里,张家苞米地对面啊。”
老太太一拍大腿,说:“这不就对了么。老王你想想那片埋着谁呢?”王老头一想才明白,那片就一个孤坟,是村头老刘家的老头子荒坟。这两年老刘家都不怎么上坟,那片估计就长草长蘑菇了。这小子在坟头上捡蘑菇吃,还能有好?说着又要冲过来抽儿子。
老太太忙拦下,说:“这坟头蘑菇不好吃也是应该,不过今天你家这事还是怨你。你说你当年都干了点啥亏心事吧。”王老头嘟嘟囔囔了一会,说:“当时和老刘家分地界,我家吃亏了,我不服气,给他家牛下了点稀药。不过那牛也没死啊,就耽误他家干活了。”
老太太翻了个白眼,说:“这就是你缺德做亏心事了。人家老头也没想着你家死人,怎么能这样呢?你家也得拉稀两天,就好了。之后给人家坟前道个歉去。那老头子心眼小得跟针鼻似的。这口气人家死了也得出呢。” 说罢,也不要鸡蛋了,拍拍褂子就走了。
果真,一家人拉肚子两天,就好了。王老头买了些烧纸,颤颤巍巍地去上山烧纸了。烧完纸,心结也解了。只是王家再也不敢上山采蘑菇了,更不吃蘑菇了。
怎么说呢,楼主比较相信因果。世上有恶鬼,也要想恶鬼从何而来,恶鬼从何而来,追求的因只怕还是会找到自己身上。所谓恶鬼,不过是你种下的因结的果而已。不做亏心事,哪怕鬼敲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