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灵异事件 > 正文

祖辈为救主丢眼,孙辈含冤斗地主,夜半鬼影惊魂,一朝得势谢恩人

这是我朋友表叔家的事情。故事就很早了,要从民国期间说起。那个时候社会不安定,......

admin
这是我朋友表叔家传的一个故事。 故事得追溯到民国时期。那会儿社会乱,土匪横行。村里有个地主,姓黄,被土匪盯上了,那天从县城回来就被绑了。顺带被绑上车的是他的一辆车夫,姓杨,这杨就是我朋友表叔的祖上。 黄地主五十多岁了,杨才二十出头,是受灾荒闹要饭才来到这里的。被绑到土匪窝,俩人都以为死定了,结果遇到了个熟人。 这熟人是杨逃荒的时候认识的,现在是土匪的二当家。土匪也不是电视里演的几百人,很多时候就是几个没活路的农民凑一块儿找口饭吃。这伙土匪就这么几个人,连带当家才六个。 有熟人就方便了,杨求情。二当家当然要给面子,决定放杨走。 杨不走,说老黄对我不错,不能把他扔下。土匪们也退一步,说好让他们送信赎人。 这办法也凑合。但黄地主,也就是当地人尊称的“老掌柜”,是个安稳度日的大财主,哪见过这种场面,被绑起来就吓得尿裤子了。让他一个人待在那儿肯定吓死。再说了,他大太太没有生养,后娶的姨太太生的独子才不到十岁。家里有个堂房兄弟帮忙管账,这人有点心怀不轨。万一杨一个人回去,管账的兄弟不承认,让老黄死在土匪手里,他就能当家了。 所以杨一直跪着求,让老黄回去,就算自己当人质也行。 大当家生气了:你当我傻啊,绑了个财主,留下马夫当人质?二当家劝着,说兄弟你别说啦,这话说出去,咱兄弟都丢人。你(指杨)能让我信他肯定来赎你,我就放他走。 杨也是老实人,急了,一拍手挖出自己一只眼,递给老黄,说你拿着回去,丧良心你就扔了。你要怕有报应,就拿钱来赎我。老黄都吓坏了。 大当家服了,挥手放人。 老黄回去很爽快,立刻凑了一百大洋,让人送到指定地点。杨也安安全全地回去了。说到这,当时土匪都说,他够义气,不去赎他,就让他当当当家。 回去后,老黄再也不用杨当车夫了,让儿子管,说你是为我丢了只眼,我养你一辈子。还送了他几亩地,杨就在这安了家。 三十几年过去了,老黄、老杨都去世了,老杨才五十多岁就没了。老黄的儿子那时候正是壮年,老杨的儿子三十多岁,穷困潦倒,参加抗战队伍,不幸牺牲。老杨的孙子那时候十五六岁,村里组织照顾他,送到离不远的解放区某个干部手下当通讯员。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已经不搞打土豪分田地了,不过执行的时候,有时还比较粗暴。小杨回村,一看,连几个村,斗地主(不是打牌)的工作都没开展起来,他着急,下来的干部也着急。毕竟小杨在行政领导手下工作过,也问他的意见。十几岁的少年,被这么重视,还是代表组织的重视,当然尽心尽力。想起领导和自己说的经验:还是要开大会,树榜样。 开会容易,榜样呢?乡里乡亲谁也不愿意撕破脸。小杨决定自己上,揭露的就是黄家。 具体有什么深仇大恨?他记不清了,不过隐约听到:自己的爷爷一只眼是为老黄丢的。这就是铁证:地主为了保护自己,可以很残忍地看着马夫丢掉一只眼,这不是剥削吗。 开会的时候,这个就是主要证据,其他的什么地主家不到十口人,村里好多家不到十口人,凭什么地主家近百亩地,别人家就几亩地,当然也要提。总之带头这么一闹,黄家惶惶不可终日了。 小杨决定趁热打铁:去分黄家藏的粮食。白天开会,晚上几个人确定了这个决议。别的干部明天去,小杨年轻热情高,说大部分积极分子不都在吗,咱们乘胜追击。几十个人跟着小杨就往黄家去了。 走在最前面,趾高气昂的走着,小杨忽然原地转了一圈,半边脸都肿了。正常情况下,肯定是被人抽了一巴掌,但是他俩手都拿着宣传单,前面没有人,既不能自己抽,也不能别人抽。大家愣住了,这时候小杨叫声“爹”。 别看当时人多,众人都觉得毛骨悚然,小杨独自在七八步远的前方站着,好像被教训,有那么半分钟,他转回身“咱先回去吧。” 回去了,都没人问他为啥。 第二天小杨没提这件事,大家就装作忘了,谁也没再去黄家。当天晚上,别人都在家睡觉,只有下来的那个干部睡在祠堂里。睡不着,出来看,只见几个人背着包袱正往村外走。这肯定有问题呀,他正要追过去,忽然眼前出现个人影,黑乎乎的,虽然近在咫尺,可是看不清样子。他身经百战,可是当时莫名的恐惧,发不出声音,动不了身体,直到天亮。 天亮才知道,黄家连夜走了。 又过了几十年,改革开放,港商回来投资,就是黄家的后人。到当地政府说,一定要找到杨家人。这好找,就在村里住着呢。小杨还在,也是个老头子了。来的,是当时黄家家主的儿子,也就是被绑票老黄的孙子。见了小杨,俩人少年时也见过,拉着小杨的手说来道谢。 他们去抄家那天,小杨父亲的鬼魂忽然出现给了小杨一巴掌,村里早就传开了。他感谢的是那天晚上,老杨(那个马夫,小杨的爷爷)去他家托梦,说叫他们快走,往东南去,走到走不了才能停。他们家赶紧收拾细软,出村的时候,他爹忽然说杨老爷子来了,说有人跟着,他去挡住,让咱们快跑。 当时还在国共交战,边跑边躲,跑到香港,黄太太染病,一家实在走不了了,在香港定居。好在带着钱(当然到香港也花得差不多了)。养了半年,黄太太病好了。慢慢地开个小厂,又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回来投资,跟当地政府合作的一个条件就是杨家人,要招到厂里做工。工资从优。这是黄家家长,当时已经八十多岁说的。他说杨家对我们不错,小杨那一次,也是少年无知而已。


上一篇: 百年古坑藏鬼祟,瓜农智救投胎魂,惊悚传说流传至今 下一篇:清明烧纸太吝啬,夜半鬼父惩恶妇
  • 灵异事件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