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也有人性
一、鬼也有人性以前,有个“鸭客”(不是本地人),一个人赶着三百多只蛋鸭子,到......
一、鬼也有人情味
以前有个外地来的放鸭子的人,叫鸭客。他带着三百多只蛋鸭到咱这儿“赶秋”。鸭子先赶到坪上、坪下,又到了白香湾放了几天,吃的都快不够了,就打算去天井放。
白香湾到天井的路还行,走得顺,就是有点远,八里路也没人烟。鸭客估计没算好,下午五点多就挑着“竹簾子”赶着鸭群进去了天井。那时候就算中秋了,太阳还没下山,热得厉害。鸭子走路本来就慢,再加上离开水太久了,个个张嘴叫个不停,一遇到点水就跳进去,根本不听使唤。鸭客没办法,只能让鸭子休息一会儿,自己先把行李送到前面,再回来赶鸭子。就这样走走停停,等到夜幕降临时,才勉强把鸭子赶到“茨岩(方言读‘癌’)琶”前面十米远,鸭子都趴在地上了,动也不动。鸭客费了好大力气才把鸭子赶到一个小草坪,(其实再走一百米就是稻田了),用竹簾子把鸭子围起来,忙完的时候已经是八点了。
他找了个离鸭子不远的地方,找了个平坦的石板,正准备躺下休息呢,突然来了两个大个子,脸黑得像炭,眼睛像铜铃,穿着官服,腰上还悬着宝刀。他们走到鸭客旁边就问:“老乡,你是哪里人啊?” 鸭客赶紧站起来回答:“不好意思,我是外地人。” 其中一个大汉说:“哦,这里不能睡人,快到别的地方去睡吧。” 鸭客一听慌了,连忙低头哈腰地央求:“官爷啊,我这些鸭子放着不放心啊;再说现在天都黑了,我实在看不见路啊,求官爷通融一下,就让我在这里睡一个晚上吧。” 两个大汉商量了一下,觉得眼下情况确实让人为难。一个大汉说:“硬逼你走,确实不好意思。等下我们要开会,你千万别乱看。” 鸭客连忙答应:“是是是,我保证不乱看。” 两个大汉急忙走向“茨岩琶”。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两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大汉,说的话也差不多。最后都没为难鸭客。
快到半夜的时候,月亮也像白天一样亮, “茨岩琶”(包括整个溪滩)好像很多人在吵闹。鸭客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偷偷地看着。 结果整个“茨岩琶”就是一个大会场。对岸有很大的主席台,上面坐着好多官老爷。台下有上万人的普通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没有头,有的没有手臂;台上台下有很多黑大汉维持秩序。
后来,台上有一个高瘦的男人,看起来像个文人,先在主席台上讲话:“大家安静,现在准备开会。首先由县委书记作报告,大家欢迎。” 台下掌声雷动…… 接着,不少官员都站起来讲话。最后,他们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年,人口发展太快了。生态就要失去平衡。经研究决定,要收一批人到阴间搞建设,才能应对两千年后发展。现在大家讨论,看看先收那一类人为好。”
台下立刻炸开了锅,有人争得面红耳赤,好像要打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人站起来说:“大家安静,我提议先收一批病残的人。” 他坐下后,小声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表示同意。这时,台上有个官员说:“这些病残的人,很多是前世作孽太多,他们的罪孽还没受够,暂时不收。” 台下又有人站起来说:“先收一批青壮年,才能更快更好的建设地府。”这时候台下吵得更厉害了。恨不得把发言人打死,有人说:“青壮年暂时不能收,眼见人间很快就要搞改革,青壮年是改革的主力,把青壮年收了人间的改革怎么搞啊。” 这个人的话又引起了很多人的赞同。又有人站起来说:“那就先收一批老人,这些人头脑保守干不了什么事,还会添乱拉后腿。” 那人话音刚落,就有人反对:“青壮年要安心搞改革,老人要帮他们带小孩,老人暂时也不能收。” 这时,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站起来说:“当下人间的改革迫在眉睫,只能先收阳寿已满的人。我建议先收猪牛到地府来。” 说完,台下的掌声震天响,人人叫好,个个赞同。台上的官员商量了一下,通过了这个提议。凌晨三点才结束。
你看吧,人间正道,鬼服神钦。恶鬼虽然可怕,但也有些人性。
1986年8月29日搜集整理
讲述;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传
地点:七甲溪
流传:不详
注释;赶秋---放鸭子术语。秋收后,把鸭子及时赶到稻田吃掉散落的谷粒。
2013年7月28日于珠海
二、鬼也挺为难
蒋家坪的蒋忠五十多岁,是个“亮子”能看见鬼(看不见鬼的人称瞎子)。他走路时就能看见鬼蹿来蹿去,说是在让鬼过去。
有一天早上,我们去帮亲戚栽秧。我都到了田中间了,他在田胜上卷裤脚,突然一下摔到田里去了,衣裤都打湿了,大家都哈哈大笑。他说:“刚才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满头是血,扑过来,我没看清他是谁,我慌忙让他,脚下一滑就摔进田里了。那人是谁啊?” 大家都说:“那是蒋三,一个月前,在山上砍柴,从悬崖上摔下来死了。他满脸血很吓人,留下了老婆和一儿一女。”
三年以后,蒋忠路过蒋三的坟前,他的老婆已经为他立碑了。蒋三坐在自己的“新屋”(碑)前和几个他不认识的人聊天。蒋忠对蒋三说:“蒋三,你过得自在啊,你老婆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真苦啊。” 蒋三笑着回答说:“唉,我也没办法啊。我现在有了三个小孩啊,比她还为难啊。”
不久,蒋忠见到了蒋三的老婆,就把这事告诉了她。蒋三的老婆带着孩子到他坟前烧了很多“纸钱”。
2012年12月5日搜集整理
讲述;邓正满40岁,保安,杨家寨人
地点:珠海北山,明辉家私厂保安室
流传:北溶一带
2013年7月22日于珠海
三、鬼火
以前,我们这里有个叫潘潘的人,五十多岁,家境贫困,土地少,早早就退隐了。他有两大爱好:一是抽旱烟。一条旱烟袋又粗又长,烟锅子是黄铜铸的,有一斤重。烟杆摸得红红发亮,走路时就是拐杖。二是钓鱼,他每次出去都带三根“金竹”钓竿。为了能专心钓鱼,他大多数时候都是“钓夜鱼”。他胆子很大,常常夜里一个人去很远没人烟的地方钓鱼。
有一年秋天,干旱了很久,溪水几乎断流了,整条溪水里的鱼都被乡亲们“闹死”了。只有“老坝潭”水深,潭底凉水眼多,石头缝多又大,里面的鱼药水“闹”不到。长期以来很多大鱼都出自这里(开春沅水也上来大量的鱼群)。
有一天,他约好一个同伴都去“老坝潭”钓夜鱼,潘潘下午四点多就去了。同伴临时有事,没有去钓鱼。
那天晚上很奇怪,到了半夜的时候,潘潘没钓到几条小鱼。“老坝潭”上角停着很多木排,对面的空坪有人烧起一堆篝火,大概是守木排的人下半夜冷。远远看去有三个人围着篝火聊天。
月亮已经过了山顶,能看清路了。潘潘没有心情钓鱼,想去和守排的人一起抽烟聊天。他就沿岸上去,从木排上走到对岸。他看到这三个人,长得六十多岁,在火边聊得很开心,但他完全不认识他们。他走到火边,向守排的三人打招呼,他们视而不见。潘潘就把烟锅装好旱烟,将烟斗伸进火里,嘴上使劲地吸,好久烟总是不着火,没有烟出来。他很奇怪,那三个守排的人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都笑翻了腰。潘潘这才意识到火是蓝色的,是鬼火,这三人都鬼。他忙抽出烟斗,猛地打向他们。这三个人一声嚎叫,顷刻化作三个黑影飞到半山腰。于是,山腰间到处传来鬼的叫骂声。
原来,只要人的心中没鬼,鬼也怕人啊。
1998年8月27日搜集整理
讲述;张中欣71岁农民,人称“鬼不缠”
地点:七甲溪
流传:火七大部分地方
2013年7月26日于珠海